|
吉林心理健康的健康标准是什么?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: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,有自尊心,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。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,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。 ③在日常生活中,具有适度的主动性,不为环境所左右。 ④理智,现实,客观,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,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,无过度的幻想。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,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。 ⑥有自知之明,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,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。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,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,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。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。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,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。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,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。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,能保持自己的个性,既不过分阿谀,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,有个人独立的意见,有判断是非的标准。 老人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。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?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: ①充分的安全感。 ②充分地了解自己。 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。 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。 ⑤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。 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。 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。 ⑧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。 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。 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,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。 中年人标准 ①感觉、知觉良好。判定事物不发生错觉。 ②记忆良好。能够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电话号码。 ③逻辑思维健全。考虑问题和回答问题时,条理清楚明确。 ④想象力丰富。善于联想和类比,但不是胡思乱想。 ⑤情感反应适度。碰到突发事件时处理恰当,情绪稳定。 ⑥意志坚强。办事有始有终,不轻举妄动,不压抑伤悲,并能经得起悲痛和欢乐。 ⑦态度和蔼,情绪乐观,能自得其乐,能自我消除怒气,注重自我修养。 ⑧人际关系良好。乐意助人,也受他人欢迎。 ⑨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。关心各方面的信息,善于学习新知识、新技能。 ⑩保持某种业余爱好,保持有所追求、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。 ⑪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基本一致。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。 ⑫保持正常的行为。生活自理能力强,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。 青少年标准 ①智力正常。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。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。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。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。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。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。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。 ⑨有自信心。 ⑩有心理耐受力。 儿童标准 一、智力发育正常。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,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。 二、稳定的情绪。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,在乐观、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。尽管也会有悲哀、困惑、失败、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,但不会持续长久,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,使之保持相对稳定。 三、能正确认识自己。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,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,对自己感到满意,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。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,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,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。有自己的理想,对未来充满信心,在学习、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。 四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。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,有积极、良好的人际关系。尊重他人,理解他人,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,并能用友善、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。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,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,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。在集体中威望很高,生活充实。 五、稳定、协调的个性。 人格亦称个性,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。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“自我”,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,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,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。 六、热爱生活。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,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,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。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,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。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,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。 上一篇吉林心理健康的程度自测下一篇吉林心理健康是什么含义? |